神奇“魔肺”创造“心”奇迹
1242次浏览 发布时间:2019-01-23 作者:
1月7日晚上,上杭县医院120救护车接来一名重症肺炎患者,送到医院时,患者已意识不清,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呼吸急促,体温不升,心率达到149次/分。患者情况危急,即刻转入ICU。 从当天晚上病人入院到第二天,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地抢救,可是,患者病情却持续加重,CT影像显示双肺呈“白肺”状态,存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压一路往下降,需要大剂量升压药维持,呼吸机支持参数极高,在纯氧供养情况下,氧饱和度仅波动在80%-85%,患者随时面临死亡的可能。医护人员判断,患者目前唯一的机会就是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支持。
1月8日晚上23:30,厦门弘爱医院余剑华主任一行4人来到我院ICU,与他们一同来的还有一台“神器”—ECMO,医护人员立即协同组装管路,安装离心泵。一边穿刺置管成功,另一边“神器”已整装待发,连接管路,血液引流通畅,流速稳定,仪器工作正常,回流顺畅,各项参数运转正常。“魔肺”运转起来了,缺氧的“黑血”经过ECMO变成了鲜红色,80%,85%,90%……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心电监护仪显示心率逐渐平稳,慢慢调低呼吸机参数,在场医护人员都松了口气。此时已经是第二天凌晨03点10分,患者随即连夜转入厦门弘爱医院继续治疗,一周过后,患者撤掉ECMO,几天后,撤掉了呼吸机,生命体征平稳。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简称ECMO,中文译名为叶克膜。通俗的讲,它是“人工心肺机”,仪器最核心的部分是膜肺和血泵,它是通过将血液从体内引到体外,经膜肺氧合再用泵将血灌入体内,用机器替代了人的心脏、肺功能,对一些呼吸或循环衰竭的病人进行有效的支持,使心肺得到充分的休息,为心功能和肺功能的恢复赢得宝贵的时间。它是一门目前国际公认的顶级急救技术,它代表一个医院,甚至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危重症急救水平,被誉为危重症患者的“救命稻草”。
据介绍,传统呼吸机对于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支持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且死亡率高。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突破传统的治疗方式,提出“让肺休息”的新概念,为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ICU:何化庆、宣传科:华晗)
上一篇:耳石症犯了 杭川医侠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