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室的绿衣天使
1396次浏览 发布时间:2019-03-11 作者:
在人们的印象中,护士都是穿着白大褂、戴着洁白燕尾帽的可爱天使。你可曾知道,在医院里还有一群绿衣天使:她们身在血液透析室,一袭绿色工作服,一顶绿色燕尾帽和一个蓝色防护口罩。她们照料同一位患者的时间不是用几天、几个月来计算,而是长达十几年的拉锯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患者日复一日生命延续的背后,是这群绿衣天使对生命的坚守。
说起血透室,不由让人联想到许许多多复杂的机器和病人的血液在体外循环的画面,这个略带点神秘色彩的地方,给众多肾功能衰竭患者带来希望。他们是一群这样的病患:一周三次雷打不动的常规透析,渴望生命的延续,又恐惧着死亡的到来。照顾这些患者的是这样一群绿衣天使:不认节假日只认周一到周六坚持给患者做透析,帮助患者度过生命中最黑暗最煎熬的日子,让患者重拾战胜疾病的信心。
每天清晨,护士姐妹们早早到达工作岗位后就开始一天的忙碌:开机自检、安装管路、准备肝素、为患者测血压及体重、健康宣教、静脉穿刺,而后便是长达4个小时的透析。透析过程中,姐妹们不敢有丝毫懈怠,时刻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血流量、静脉以及跨膜压的变化,调整透析机参数、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等。透析需要放置透析液,一桶透析液就有20斤,每台透析机前要备两桶透析液,姐妹们个个化身女汉子轻松拎起几桶透析液。碰到透析过程中的突发状况,如溶血、破膜、抽筋等,她们要果断处理,这些都得益于姐妹们长年累月的工作经验。直到中午,透析结束后,下机、给透析机消毒,轮到第二批患者做透析,直到下午六点透析结束,依旧要严格消毒透析机,准备透析器和管路,为第二天的透析患者作准备。
血透室虽然让人觉得神秘而陌生,殊不知这里却春意盎然、温暖如家。护士姐妹们有个习惯,早餐都会多买几份,抽屉里也会习惯性备些吃的,由于透析患者大多数来自乡镇,路途遥远,天还没亮就要赶车过来,经常来不及吃早饭,透析又长达4个小时,患者容易出现低血压、低血糖,姐妹们都会把准备好的食物给患者。有一天下午,一个老病号在透析中突然全身出冷汗,心慌手抖,得知他是中午没吃饭就赶着做来透析了,当班护士立即从抽屉拿来面包送给患者,还一小块一小块地耐心喂给患者吃下。之后这位患者慢慢恢复正常,一个劲地说:“谢谢护士把自己吃的点心给我,还喂我吃完,真的比我孩子还亲。”
有时候,护士姐妹还要充当心理咨询师的角色。血透室现有透析患者156人,他们有的处在花样年华,有的正直壮年,有的已到暮年,但他们无一例外遭受疾病的折磨,经济上的压力、身体上的痛苦以及心理上的负担,让很多患者难以承受。多少患者曾选择自暴自弃,拒绝透析,放弃生命。护士姐妹们成为他们的知心伙伴,给予心灵良药,对于家庭困难的患者,姐妹们也会筹集善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每年,血透室还邀请肾脏病患者及家属开展肾友会,目的是为了给广大肾友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增进肾友对透析的认识,传递信心、温暖和力量。她们还有个通病--爱唠叨,透析患者的饮食和生活都与常人不同,因此她们总会不厌其烦地劝导患者:“注意保护内瘘,防止导管感染。”“磷又高啦,记得不要喝炖汤,肉要先焯水,少吃坚果和海产品。”……这些话语,每天都要重复好几遍。
与其他科室不同的是,血透室患者在科室的时间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常年累月,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逢年过节,患者都会如约而至。因此,护士姐妹们都没有节假日的概念,每逢重要节庆,她们都要照常上班。长期相伴,医患之间产生了亲人般的感情。记得有一位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病人,突发脑出血,尽管医护人员尽了最大的努力进行抢救,还是没能抵挡死神的脚步,患者最终离开了人世。家属事后感谢血透室医护人员在他老父亲生命的最后时刻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顾:“我父亲在血透室治疗这么多年,这里的医生护士对我父亲就跟自己儿女一样尽心尽责,人在这里就跟在家一样。”许多患者还常常送来自家种的水果,自己做的饺子、粽子等,他们总是说:“多吃点,为了我们这些病人,你们真的太辛苦了。”这是对整个血透团队如家人般的信任。
从2006年血透室成立至今,一茬又一茬的透析机,见证着绿衣天使的无私奉献。一批又一批的患者,与护士姐妹结成一家人,这里充满了真情,充满了正能量。
又是一天过去了,喧嚣的血透室恢复了平静,姐妹们检查机器,准备好物资,等待又一个忙碌的明天……
(血透室:陈丽琼,宣传科:华晗)
下一篇:谁是最可爱的人